當前的位置:首頁>>新聞動態
讓職業健康更有保障!《職業性放射性皮膚疾病診斷》等7項衛生健康標準發布
發布者:寧波秦空科技   |   發布時間:2020-04-24   |   所屬分類:新聞動態   |   閱讀次數:1248


  

關于發布《職業性放射性皮膚疾病診斷》等7項衛生健康標準的通告

                                                                                                                       國衛通〔2020〕4號

 



現發布《職業性放射性皮膚疾病診斷》等7項衛生健康標準,編號和名稱如下:



 一、強制性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GBZ?106—2020?職業性放射性皮膚疾病診斷(代替GBZ?106—2016、GBZ?219—2009、WS/T?475—2015)


GBZ?118—2020?油氣田測井放射防護要求(代替GBZ?118—2002、GBZ?142—2002)


GBZ?130—2020?放射診斷放射防護要求(代替GBZ?130—2013、GBZ?165—2012、GBZ?176—2006、GBZ?177—2006、GBZ/T?180—2006、GBZ/T?184—2006、GBZ?264—2015、部分代替GBZ?179—2006)


GBZ?169—2020?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斷程序和要求(代替GBZ?169—2006、GBZ?156—2013)

 


二、強制性衛生行業標準


WS?674—2020?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質量控制檢測規范(部分代替GBZ?126—2011)

 


三、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

 

WS/T?675—2020?氡及其子體個人劑量監測方法


WS/T?676—2020?建筑材料氡射氣系數的測量方法

 

上述標準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GBZ?106—2016、GBZ?219—2009、WS/T?475—2015、GBZ?118—2002、GBZ?142—2002、GBZ?130—2013、GBZ?165—2012、GBZ?176—2006、GBZ?177—2006、GBZ/T?180—2006、GBZ/T?184—2006、GBZ?264—2015、GBZ?169—2006、GBZ?156—2013,GBZ?179—2006被代替部分、GBZ?126—2011被代替部分同時廢止。


特此通告

 

                                                                                                                                                                                                                                                     國家衛生健康委

                                                                                                                                                                                                                                                    2020年4月3日







QQ瀏覽器截圖20200424162700.png


隨著科技發展,核與輻射技術廣泛應用,輻射損傷時有發生。皮膚作為外界損傷作用于人體的第一道保護屏障,往往最先表現放射損傷的種種癥狀。本標準主要適用于職業人群放射性皮膚疾病的診斷和處理,對保障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有重要意義。為便于實際工作使用,此次修訂將GBZ?106—2016《職業性放射性皮膚損傷診斷》、GBZ?219—2009《放射性皮膚癌診斷標準》和WS/T?475—2015《放射性皮膚疾病護理規范》3項標準進行了整合。


QQ瀏覽器截圖20200424162947.png


依據國際出版物和有關資料中對于皮膚紅斑、暫時性脫發、皮膚破潰、晚期皮膚萎縮等相關癥狀發生時間和劑量閾值的研究,同時結合我國實踐經驗,將分次照射劑量閾值定為:在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中,一次照射或等效一次照射皮膚劑量≥3?Gy。而在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傷中,累積吸收劑量(或分割照射劑量)大于15?Gy或由急性損傷遷延而來的劑量大于5?Gy。需要說明的是弱貫穿輻射,由于射線能量在皮膚組織淺表即行衰減,更容易對皮膚造成損傷,局部皮膚吸收2Gy就可以引起暫時性脫毛,毛囊丘疹等損傷性改變。故在本標準中對于弱貫穿輻射造成皮膚放射性損傷的劑量閾值進行了特殊說明。




QQ瀏覽器截圖20200424162958.png


皮膚受照后可能出現數次紅斑。早期短暫性紅斑出現在受照數小時內,1-2天減退。受照大約10d后開始出現二次紅斑反應。受照后3-5周內出現表皮再生不良。受照后約4-6周再出現的脫皮即為典型的濕性脫皮。受照約8-10周后,也可能會出現晚期紅斑。


QQ瀏覽器截圖20200424163008.png


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早期反應除了充血、水腫以外,在大劑量照射后,會產生急性表皮壞死,其原因為表皮基底層有絲分裂后的細胞直接發生分裂間期死亡。這種效應與穿透力更強的射線導致的典型濕性脫皮的肉眼外觀類似,但是發生更早(約在照射后10d內),持續時間很短。


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傷:受照數年后皮膚及其附件出現慢性病變。I度表現為皮膚色素沉著或脫失、粗糙,指甲灰暗或縱嵴色條甲;II度表現為皮膚角化過度,皸裂或萎縮變薄,毛細血管擴張,指甲增厚變形;III度表現為壞死潰瘍,角質突起,指端角化融合,肌腱攣縮,關節變形,功能障礙。


放射性皮膚癌:在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傷的基礎之上,多伴有難愈合性潰瘍。局部皮膚表現為結構層次和修復機制的紊亂。病變組織的病理活檢為診斷的“金標準”。


QQ瀏覽器截圖20200424163023.png


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需要盡快治療,包括全身生命維持治療和局部保守治療,必要時需要手術修復治療。對于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傷,不同的分度將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其主要目標是為求“閉合創面、修復功能、防止癌變”。放射性皮膚癌一經病理證實,需要明確全身轉移情況,進行臨床和TNM分期。予以全身及局部手術切除乃至免疫等全面綜合治療。




QQ瀏覽器截圖20200424163401.png



《油(氣)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測井衛生防護標準》(GBZ?118—2002)和《油(氣)田測井用密封型放射源衛生防護標準》(GBZ?142—2002)兩項標準自頒布以來,對保護從事油氣田測井的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降低油氣田測井放射事故的發生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放射防護標準修訂,以及油氣田放射性測井技術的改進,上述兩項標準已難以滿足對油氣田測井的放射防護要求。


本標準是對GBZ?118—2002和GBZ?142—2002?兩項標準進行整合修訂,主要技術變化包括:


1.將密封源及非密封源修改為放射源及非密封放射性物質;


2.增加了中子發生器測井的放射防護要求;


3.修改了源庫內貯源坑(池)的要求,刪除了GBZ?142—2002中放射源貯存時“所有測井用放射源及廢源須放在貯源坑內保存,經常使用的放射源應一源一坑”的要求;


4.將放射防護要求中外照射泄漏控制值指標由空氣比釋動能率修改為周圍劑量當量率。




QQ瀏覽器截圖20200424163547.png



放射診斷包括X射線影像診斷和介入放射學,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放射診療手段。做好醫用X射線診斷的放射防護工作,是放射診療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我國既往發布了多項放射診斷防護相關標準,但是這些標準發布年代不同,對同類型的設備要求不盡一致,存在部分標準間重復的情況,給標準的使用帶來不便。為落實國務院“全面清理和修訂現行國家、行業、地方標準,整合現行各級強制性標準”的要求,放射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對現有的多項放射診斷中的防護標準進行清理整合,編制《放射診斷放射防護要求》。


本標準規定了放射診斷的防護要求,包括X射線影像診斷和介入放射學用設備防護性能、機房防護設施、防護安全操作要求及其相關防護檢測要求。本標準適用于X射線影像診斷和介入放射學。此項標準的發布,將對放射診斷設備使用的安全管理發揮積極作用,可有效控制放射工作人員、受檢者和公眾的受照劑量,降低輻射危害的發生。




QQ瀏覽器截圖20200424163947.png



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斷是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放射損傷技術判斷過程,需要規范、合理?!堵殬I性放射性疾病診斷程序和要求》(GBZ?169-2006)和《職業性放射性疾病報告格式與內容》(GBZ?156-2013)已施行多年,需要根據新的實踐進行修訂。針對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斷特點,從技術上規范診斷全過程,規定統一的途徑,提出明確的要求,是本次修訂的主要目的。本次修訂整合了《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斷程序和要求》和《職業性放射性疾病報告格式與內容》的內容,便于診斷醫生操作。


標準規定了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的診斷程序、要求和報告。診斷程序涵蓋了接診、登記表填寫、材料收集、材料審核、補充材料調查和檢測、臨床和實驗室檢查、劑量估算、診斷、診斷證明書審核及簽發、診斷程序文件等10個環節要求。疾病報告提出了報告時間、方式、報告卡格式及填報要求。另外標準規定了檔案管理和保密的要求。


本標準的修訂對貫徹國家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保障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合法權利,提高職業病診斷機構診斷水平和放射衛生標準體系建設都具有現實意義。




QQ瀏覽器截圖20200424164132.png



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是一種放射治療先進設備,具有射線能量高、輸出劑量率大、半影區小、療效顯著等優點,臨床應用日益廣泛。但是若設備對患者給出了非所需要的劑量,則使用電子加速器做放射治療時,可能傷害患者。為了患者的健康與安全,有必要制定相應的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的設備防護性能要求、設備質量控制要求及設備質量控制檢測方法。本標準代替GBZ?126—2011《電子加速器放射治療放射防護要求》中“5?加速器的放射防護性能要求”、“7?加速器治療設備及操作的質量控制要求”及“8.2?加速器設備的質量控制檢測”等部分。本標準主要參考了GB?15213—2016《醫用電子加速器?性能和試驗方法》、GB/T?19046—2013《醫用電子加速器?驗收試驗和周期檢驗規程》。GB/T?19046—2013《醫用電子加速器驗收試驗和周期檢驗規程》是加速器設備質量控制驗收和穩定性檢測要求和檢測方法的國家標準,它與國際標準IEC/TR?60977—2008接軌較好,因此本標準中規定驗收和穩定性檢測應采用GB/T?19046—2013,僅狀態檢測是根據我國的情況,提出的一種監督性檢測,GB/T?19046—2013未涉及;選擇了驗收檢測項目中較為關鍵的項目作為本標準的狀態檢測項目。狀態檢測的方法和要求也推薦使用驗收和穩定性檢測的方法。因此,本標準不會與GB/T?19046—2013產生矛盾。在標準編制過程中,還參考了美國醫學物理學家協會(AAPM)的相關技術報告,并廣泛征求了臨床、放射防護等相關專業專家的意見。








↑上一篇:高血壓的并發癥,你中招了沒?

↓下一篇:十個防癌小竅門,防住超過40%的癌癥!

欧美专区 在线视频,欧美专区第44页,欧美专区第八页一区在线播放,欧美专区另类专区手机在线,欧美专区日韩专区综合专区